专访王鸿玉:中原书法艺术名家的求索之路中国书画家名人网(官方站)—中国书画名家作品网上交流,最新书画资讯,研究鉴赏收藏,为中国书画名家提供展示平台的专业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顾旧版
 
网站首页  |  书画资讯  |  名家视频  |  书画名家  |  书画展厅  |  扇载翰墨  |  名作鉴赏  |  名家专栏  |  书画论坛
书画讲堂  |  书画故事  |  个人网展  |  拍卖资讯  |  名家专访  |  画廊推荐  |  书画评论  |  关于本站  |  书画博客
您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访 > 正文  
专访王鸿玉:中原书法艺术名家的求索之路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2-3-5 9:14:55 阅读:3476次 来源:中国书画家名人网 双击自动滚屏


王鸿玉大师向记者展示书法创作

  破书万卷博采众家之长 苦练半百终成书法巨匠

    ——专访河南省著名书法艺术大师王鸿玉

  河南文化产业网李从献、任静静报道:日前,我省著名书法艺术大师王鸿玉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受河南文化产业网的独家专访,笑谈自己近半个世纪的书法艺术创作之路。王鸿玉先生待人亲切随和,睿智健谈,妙语迭出,对我国文字的诞生和历史演变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王鸿玉先生谈起秦代的大小篆、周代的金铭文、商代的甲骨文以及篆、隶、楷、行、草、宋书的演变进程,如数家珍,妙语生花,一段段枯燥乏味的历史在他口中却变成了中国文字的故事传奇,令人拍案叫绝。

  本次访谈中,王鸿玉老师重点谈到了自己的书法创作体会,并把书法练习精简归结为三个字:看、练、变!

  一、博览群书: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基础

  王鸿玉先生不仅爱写书,还爱看书,他告诉记者:书法艺术是门多学科的综合体,你只有多积累知识,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你的书法艺术才能获得突破,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记者看到,在王老师一百八十多平米的家中,不仅两大间书房的四壁摆满书籍,连客厅也并排摆放着6个长长的书架,个个都满满腾腾。另外在写字台上、桌子下面、屋外的贮藏室,到处是书的海洋,处处洋溢着书香,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型的专业图书室。

  据了解,这些书是王鸿玉老师几十年来省吃俭用苦心收藏的结果,其中有价值昂贵的线装体《中国书法全集》共70卷,中国存世量较少或稀有的如《殷墟甲骨刻辞类篡》、《金文总集》、《中国传世书法全集》、《中国楷书观止》、《中国行书观止》、《中国草书观止》、《中国传世名画》、《中国现代传世名画》、《世界传世名画》等皆列其中。另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书法单册和书画集;有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影视、摄影、舞蹈、曲艺、杂技、民间艺术等分类明确的系列专业书;有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美学、文艺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系列专著;有建筑、服饰、文物、古玩之类的重要书籍以及各种各样的工具书。

  王老师告诉记者,他收藏的经典书藉约有万册左右,这些书籍是他最好的老师,有时间就翻阅、临摹,这对他书法艺术功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其他系列的书籍,在帮助他提高自身的素养方面,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王老师把书法练习归结为三个字:看、练、变!在解释“看”字时,王老师说:看,主要是读书。我喜欢买书、读书、藏书。平时每每到了书店,几乎次次无有空还,特别是对喜欢的书,再贵也要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一部《金文总集》(精装l2册),定价4 0 0元,当时我每月的工资才53元,这部书快顶上我一年的工资。由于囊中羞涩,无力购买,但我不死心,一直跑了十几趟,最后才借钱狠心买了下来。

  王老师从小就喜欢书法。当时,他随从一位教书先生学习汉隶,从开始的描红、摹仿,到后来的独立练习,慢慢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写字的学习资料极少,有时就到村镇的集会上买点碑帖之类的材料,就爱不择手,废寝忘食的翻阅和临写。上初中时,学校不设“写字课”,但王老师写字的兴趣并没减弱,除了平时坚持练习外,过春节还爱看别人写字,到处跑着看别人家门上张贴的对子,甚至有时还跑到墓地观看墓碑。

  在学校时,王老师是班里的文艺骨干,担任班上板报、墙报的书写员,这个“良机’’更平添了他学习书法的兴味。后来上了大学,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古字的书籍,使他学习书法的兴趣更加高涨,书法练习也开始走上正道。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王老师长期从事文艺管理、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工作,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艺术门类,在工作、学习、创作、研究的实践中,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知识,丰富了阅历,对他学习书法大有裨益。

  王老师总结说:书法艺术创作中,不仅要多看书,还要多看画展,这样才能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勤学苦练:功夫到时境界成

  在和王鸿玉老师作访谈时,记者注意到王老师的右手腕部有一块明显的凸起物,食指和中指也稍有些异样。王老师解释说:这是我四十年来坚持练笔留下的印记,由于长期握笔和运力,腕部的关节有些变形,起了个大包,偶尔也会疼痛。

  王老师说:学习书法,重在练笔,缺此实为纸上谈兵。平时,我只要在家,必坚持练笔。退休前,因工作繁忙,白天没时间,晚上及节假日便是我弄墨的良好机会,有时甚至通宵达旦。现在退休了,练习书法就成了我全部的工作和爱好!

  功夫到时境界成,王鸿玉老师的勤学苦练终于铸就今日的辉煌。记者在王老师的写字台上看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团结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出版的书画专集,这些集子均选用了王老师的书法作品,并和我国书法界如欧阳中石、沈鹏、王学仲等诸位大家并列出集,被誉为中国书法十大名家之一!

  谈起和欧阳中石、沈鹏、王学仲等诸位大家并列出集的感受,王老师说:这些书画作品集都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而出版的。我与这些集子的编辑、出版人员并不相识,书法作品都是应邀入选的。在前后几个月的联系过程中,我多次表示,我的作品与像欧阳中石、沈鹏、王学仲等诸位大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是不合适的;还有,我省有一些书法家比我有影响,应该选用他们的作品。对方回答是:选用你的作品,是我们编辑部集体研究确定的,主要认为您的篆书有个性,是典型的北派风格,其基本功扎实浑厚,综合对比分析,才决定选用您的作品。

  从希望读者给我的书法作品提提意见的角度出发,我才同意入选这些集子。

  目前,王老师的书法创作可谓硕果累累,其作品先后入选了《强国丰碑一人才强国文化艺术卷》(中国文献出版社2 004年8月出版)、《艺术中国》(中国画报出版社2 0 06年1月出版)、《翰墨丰碑》(中国画报出版社2 0 07年1月出版)、《走近书画大家》(书法l 0人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 007年1月出版)、《走近当代大师》(中国画报出版社2 0 07年1月出版)、《中华风骨·百年书法名家》(中国画报出版社2 007年8月出版)、《中国书画领军人物》(书法集,团结出版社2 008年1 2月出版)、《海内外中国书画艺术当代名家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 008年8月出版)等;其作品入选的书画杂志有《中国艺术博览》(北京,2 005年第二期)、《艺术中华》(北京,2 008年第五期)、《艺术与价值》(北京,2 008年第五期)、《印象中国》(美术卷2009年创刊号)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反应建国六十周年文化成就的集子,如《辉煌六十载,书法五大家》(中国文联出版社2 009年9月出版,目录:欧阳中石、沈鹏、王学仲、王若丹、王鸿玉)、《聚焦中国书画大家》(书法专集,团结出版社2 009年1 0月出版,目录:欧阳中石、沈鹏、田旭中、王鸿玉、李铎、段成桂、林岫、刘艺、王学仲、钟明善)、《中国书法十大名家)(中国画报出版社2 009年9月出版,目录:霍云风、简耀斌、辛英俊、杨玉堂、李铎、欧阳中石、沈鹏、陶雪华、王鸿玉、言恭达)、《兰亭雅韵》(河北美术出版社2 009年8月出版,目录:王学仲、刘江、钟鸣天:欧阳中石、钟家佐、马继武、李仲元、洪炜、王鸿玉、马学智、程杨、鄢福初、王旭东、朱玖山);个人专集有《王鸿玉篆隶作品集》、《2 1世纪实力派书画作品集·王鸿玉专辑》、《王鸿玉篆书千字文》等!

  近期向王鸿玉先生约稿、春节前将要出版的书画集子还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百名中国书画家》、中国文史出版社《新中国书画六十年》等等!

  三、变则出新:书法艺术贵在传承中创新

  王鸿玉老师在谈到书法艺术的“变”字时说:变,就是书写要有变化,作品要有新意。在这方面,我粗浅的谈谈探索体会。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我喜欢上了秦篆,即小篆。在这种字体的探索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我很清楚,在小篆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流派纷呈,各种表现技法被前人研究得十分精微,要想出点新意,非常困难。我在探索的道路上,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继承传统。传统是根本,离开根本,则是无本之木。于是,我认真研究小篆的发展历史,分析历代名家作品的用笔、结字、章法的特点和艺术风格,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这在我出版的《篆书千字文》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在这本书的附录《历代部分篆书<千字文>浅识》中,我对能够搜集到的李阳冰、释梦英、赵孟叛、吴睿、俞和、文徵明、邓石如、章太炎、王福庵、邓尔雅、来楚生等十一位历代名家书写篆书《千字文》的作品,一一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寻求借鉴的膏粱。

  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艺术理论,指导创作实践。为此,我做了如下努力:第一,强化艺术形式美原则。均衡、对比、多样化统一,是所有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篆书创作也不例外。在书法创作中,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有意识的将笔画的“干湿”、“粗细”、结构的“疏密”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比如沉着干墨的运用,使其与饱满湿墨笔画形成对比,让字显现出生动变化,避免作品的平面之感。再如强化疏密对比原则,把“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绘画原理,运用到创作中去,使“疏"和“密"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视角上的立体感。第二,把物理中的力学原理运用到创作中去。在力学中,弧线最能表现力度,在不影响字型的情况下,将弧线伸长和缩短,能表现字上的“力”在运动变化,这样就能产生大张大合、纵横开张的强弓满放的艺术效果。

  我的作品试图追求的是既有传统小篆的端庄严谨、圆宛温润的特色,又有浑厚豪放、大气磅礴的“中原书风”。近年来,我喜欢写径尺的大字,希望在雄厚豪放的特色上继续前进。当然,这仅仅是求变探索的尝试,还不成熟,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我将继续丰富和完善这种创作技法。

  以学识涵养书法、以理论引领书法、以勤奋锤炼书法、以工作经验驾驭和把握书法的长处和优势,辅佐了我在书法道路上探索和追求。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艺术之路,并非坦途,只有不畏艰苦,在崎岖的道路上勇于攀登,才会有所收获。同时也常常感受到,艺术之路,无有止境,于此道上,我应做一个永不满足的学生。

  四、扶犁前行奋力耕耘:王鸿玉老师访谈摘编

  记者:您对自己的书法有什么看法?

  王:有追求,在探索。我从小就喜欢书法,那时,希望将来写一手好毛笔字。慢慢觉得其中有很深的奥妙,特别是喜欢上了篆书,读了一些历代篆书《千字文》和名帖,非常仰慕篆书家们的不朽之作。于是,我像以前所说的那样“在篆书这块土地上,我也持锨掘土,扶犁前行,奋力耕耘,期望有所收获。”在探索的道路上,我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继承传统,在这方面我认真研究了篆书的发展历史,分析历代名家作品的用笔、结字、章法和艺术风格,从中汲取营养,同时探索自己的创作路子。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艺术理论,指导创作实践!

  记者:您是怎样运用艺术理论指导创作实践的?

  王:在理论指导实践上,我做了如下努力:第一,强化艺术形式美原则。均衡、对比、多样化统一,是所有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篆书创作也不例外。在创作中,我有意识地将笔画的“干湿”、“粗细”、结构的“疏密”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比如沉着干墨的运用,使其与饱满湿墨笔画形成对比,让字显现出生动变化,避免作品的平面之感。再如强化疏密对比原则,把“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绘画原理,运用到创作中去,使“疏”和“密”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视角上的立体感。第二,把物理中力学原理运用到创作中去。在力学中,弧线最能表现力度,在不影响字型的情况下,将弧线伸长和缩短,能表现字上的“力”在运动变化,这样就能产生大张大合,纵横开张的强弓满放的艺术效果。

  记者:最后,您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艺术道路的?

  王:艺术之路,并非坦途,只有不畏艰苦,在崎岖道路上勇于攀登,才会有所收获;艺术之路,无有止境,于此道上,我永远是一个学生!

    本文共分 1 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名家专访上官洪夫:让国画中的山水活起来
相关新闻
·专访当代书画名家杨永安 [ 2012-3-5 ]
·专访王鸿玉:中原书法艺术名家的求索之路 [ 2012-3-5 ]
·汉唐砚边人生之水墨风华—十五人国画作品展开幕 [ 2010-9-7 ]
·汉唐砚边人生之崔自默《我非我集》出版及西安画展 [ 2010-9-7 ]
·汉唐砚边人生之赵雪伟山水画展 [ 2010-9-7 ]
·访谈郭全忠,探寻王子武的艺术高点 [ 2010-6-3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名家专访
暂无内容
最新资讯
·收藏评论家亓京俊鉴赏作品
·中国•贵州“百里杜鹃”书法作品...
·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审
·倡导绿色环保 弘扬书法艺术
·中国美协第四届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会议...
·东方啸、萧晗书画展在唐山开展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入选作品名单...
·中国书画家作品纳入国家保护名单
推荐名家 更多>>
点击查看星系
曹镛
点击查看星系
孙磊
点击查看星系
程建振
点击查看星系
曹维玉
点击查看星系
王燕安
点击查看星系
洛齐
汉唐展厅 更多>>


信息正在整理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本站文化 | 在线交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 中国书画家名人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4楼 邮编:100029 邮箱:shuhuajiamingren@163.com 中文网络注册实名:中国书画家名人网  京ICP备08002243号